首页 >> 师资队伍 >> 教授 >> 正文

李利安

发布时间:2012年07月17日 22:26   浏览次数:

一、校内任职情况:

历史学博士,Bevictor伟德官网二级教授,中国宗教史专业(历史学)和宗教学(哲学)专业博士生导师。伟德国际官网佛教研究所所长,玄奘研究院院长,校学术委员会委员,《秦岭学研究》执行主编,主要从事中国宗教史、中印文化交往史,特别是佛教历史与思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,同时也涉及宗教学理论与宗教现实问题、丝绸之路文明交往、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宗教比较研究等领域。


二、社会任职情况:

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,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,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,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,教育部“中华诵·经典读诵”顾问,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研究员,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秘书长,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人间佛教研究奖学金计划总主持人,北京光中书院教授,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、浙江佛学院、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,《海潮音》《法源》等期刊编委,陕西省政府宗教工作专家,陕西省委统战理论研究智库专家。


三、教育情况:

1980年9月-1984年7月:在伟德国际官网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,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。

1984年9月-1987年7月:在伟德国际官网历史系印度古代中世纪史专业学习,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。

2000年9月-2003年7月:在伟德国际官网中东研究所世界史专业南亚文化史方向学习,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。


四、工作简历:

1987年至1993年在陕西省宗教局工作,任副主任科员。

1994年至1996年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工作,任副研究员。

1997年至2009年在伟德国际官网中东研究所工作。

1999年招收宗教史专业硕士研究生(后改为宗教学)。

2000年7月-2001年7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(UIUC)东亚和太平洋研究中心作访问研究。

2001年晋升教授职称。

2004年遴选为伟德国际官网世界史学科世界宗教文化史专业博士生导师。

2005年至今担任伟德国际官网佛教研究所所长。

2009年至今在Bevictor伟德官网工作,同时遴选为伟德国际官网中国史学科中国宗教史专业博士生导师

2015年至今担任伟德国际官网玄奘研究院院长。

2016年9月-2017年1月,在佛光大学佛教学院担任客座教授,为本科和硕、博士研究生分别讲授一门课程。

2016年晋升教授二级岗。

2022年5月至11月任香港大学佛教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

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任香港珠海学院佛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


五、主要成果:

在《哲学研究》《世界宗教研究》《中国哲学史》《光明日报》等B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2篇,总计发表论文200多篇,出版学术著作《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》《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研究》《佛教菩萨观》《金刚经般若思想初探》等10部,合著《汉魏两晋佛教编年》《南北朝佛教编年》《世界佛教通史》(第三卷)《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》《终南法脉》《法门寺》《中国高僧正传》等10多部,主编《论藏名著选编》(已出版25册)《终南山文化丛书》(6册)《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丛书》(8册)。

主要成果如下:

(一)论文

1. 《从文化关系的变革看佛教中国化的内在机制》(第一作者),《五台山研究》2024年第2期。

2. 《敦煌:见证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恢弘气象》,《中国宗教》,2024年第1期。

3. 《观音道场的印度渊源及其中国化抉择》,《普陀学刊》第18辑,宗教文化出版社2023年12月。

4. 《感悟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》,收入妙凡、蔡孟桦主编:《人间佛教学报》第45期,2023年 05月,页148-158。

5. 《一带一路宗教文化格局及其在民心相通方面的作用》,《中国宗教》2023年第10期。

6. 《星云大师人间佛教在当代中华文化认同方面的重要意义》,收入妙凡、蔡孟桦主编:《人间佛教学报》第47期,2023年 09月,页46-53。

7. 〈星雲大師關於生死際遇的兩種重要思想〉,收入妙凡、程恭讓主編:《2021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》,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,2023年 05月,頁22-51。

8. 《玄奘所傳的古代印度觀音解惑信仰》,《普陀學刊》第16輯,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年11月,第122-140頁。

9. 《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「四的」定義的理解》,收入妙凡、蔡孟樺主編:《人間佛教》學報‧藝文第38期,高雄: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,2022年 03月,頁24-49。

10. 《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》,《人间佛教学报》总第34期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21年7月。

11. 《我对人间佛教历史定位的理解》,《人间佛教与未来学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21年1月。

12. 《新时期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》(第一作者),《南京大学学报》2020年第3期。  

13. 《机遇·挑战·抉择——文化战略视野下的人间佛教》,《人间佛教佛陀本怀辑要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20年6月;《人间佛教学报》总第31期,2021年1月。

14. 《大陆人间佛教所面临的宗教生态环境——关于当代中国大陆宗教深层问题的分析和应对》,《2019年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究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20年5月。

15. 《关于大洋洲人间佛教信仰群体的田野调查研究》(第二作者),《世界宗教文化》2020年第1期。

16. 《民间佛教的学理诠释与中国佛教史的再认识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2019年第6期。

17. 《试论明代佛教的宗法化》,《江海学刊》2019年第6期。

18. 《佛教道德教化的理論支撐、基本特性及其同個人生活的關係》,收入《2018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》,高雄:佛光文化,2019年 05月,頁272-289。

19. 《论古代印度的补怛洛迦山信仰》(第一作者),《人文杂志》2019年第9期。

20. 《唐时生平与著述考》(第一作者)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9年第8期。

21. 《中古佛教畜犬现象之探析》(第一作者)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2019年第7期。

22. 《明末清初太兴山真武信仰探析》(第一作者)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19年第3期。

23. 《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战略地位及其现代转型》,《宗教学研究》2019年第1期。

24. 《当代中国居士佛教的使命与挑战》,《西北哲学论丛》第一辑(p211-220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。

25. 《佛教信仰的基本体系及其人间性支撑—兼论星云大师佛教信仰的基本特征》,《人间佛教社会思想》,佛光文教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19年10月。

26. 《唐代法照籍贯及出家地等问题新议》(第一作者),《世界宗教文化》2018年第6期。

27. 《佛教“灵峰派”的定位及归属问题新议》(第一作者),《伟德国际官网学报》2018年11月。

28. 《西部宗教中国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》,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》2018年10月

29. 《澳洲人间佛教的辉煌成就》,《人间佛教的社会向度》P103-120,佛光文化事业有公司2018年10月。

30. 《十一面观音信仰考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2018年9月。

31. 《危机与转机——以澳洲人间佛教为主要观察对象》,《2017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究》。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8年5月。

32. 《从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形成、特性与精神底蕴》(第二作者)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18年2月。

33. 《信仰背后的哲学——关于净土宗相关理论的断想》,《庐山论坛:佛教与中国文化峰会论文集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。

34. 《人间佛教的变与不变》,《2016人间佛教高峰论坛:人间佛教的共识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7年12月。

35. 《机遇 挑战 抉择:文化战略视野下的人间佛教》,《陕西宗教文化》2017年第4期。

36. 《观音学与中国文化之建构》,《平顶山学院学报》2017-02-25  

37.  《浅议晋宋时期从般若“空”到涅盘“有”佛学思潮的转变》(第二作者),《宗教学研究》,2016-06-15。

38. 《佛光山人间佛教的新气象》,《人间佛教学报》2016年第1期。

39. 《初论佛光山人间佛教的神圣性》,《2015年人间佛教高峰论坛·人间佛教的体认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6年8月。

40. 《中国式信仰的出路何在》,《人间佛教学报》2016年第4期。

41. 《对“兴教寺事件”的一些思考》,《第二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4月。

42. 《大陆人间佛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》,《2015年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究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6年3月。

43. 《普陀山学院观音学方向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些想法》,《普陀学刊》第三辑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月。

44. 《倓公妙解〈金刚经〉》,《倓虚法师研究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10月。

45. 《从人性需求的角度看中国佛教的文化定位》,《战略与管理》,2015年第9期。

46. 《论玄奘对西域罗汉崇拜的考察》(第二作者)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2015-01-10。

47. 《中国西部地区宗教的共性特征》(第一作者),《中国宗教》2015-03-20。

48. 《文化战略视野下的当代中国佛教》,《中国宗教》 2015-05-20。

49. 《观音文化在实现人类生活需求方面的价值》,《西部观音文化论文集》,中国文化出版社2015年5月。

50. 关于汉传佛教宗派祖庭的一些想法——以陕西汉传佛教宗派祖庭为例  《佛教文化研究》第二集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。

51. 《佛教文化支撑养护核心价值观》,《香港文汇报》2015年4月16日。

52. 《略论药师法门与生活禅的相融相通》,《药师如来与当代社会——中国福山合卢寺药师佛与当代社会论坛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1月。

53. 《禅外宏观生活禅》,《指月者——净慧长老与生活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三联书店2015年1月。

54. 《人间佛教与传统佛教的融和发展及其所面临的几个问题》,《人间佛教宗要》佛光出版社,2015年9月。(后又选入《人间佛教论文选要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7年9月,及英文本《人间佛教选要》(STUDIES  ON HUMANISTIC BUDDHISM, FOUNDATIONAL THOUGHTS, Foguang Cultural Enterprise  Co., Litd 2018年9月)

55. 《丝绸之路: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足迹》,《光明日报》理论版2014年8月6日。

56. 《丝绸之路的精神资源》,《中国宗教》2014年第7期。

57. 《阿旃陀石窟:印度佛教历史变迁的缩影》,《光明日报》理论版2013年10月31日

58. 《审遗 审疑 审申遗》,《香港文汇报》2013年5月15日特刊(一个整版)

59. 《兴教寺拆迁需慎之又慎》《华商报》2013年4月12日。

60. 《对当前佛教文化领域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考》,《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3年10月。

61. 《“生活禅”相摄的几个佛教理论问题》(第二作者),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3年2月。  

62. 《论唐宋时期的民俗佛教》(第二作者),《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》2013年1月。

63. 《抗战时期中国佛教的护国思想与实践》,《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年6月第1版。

64. 《“雁塔祈福钟鸣五洲”的佛教意义》,《陕西终南文化研究》2012年春之号。

65. 《古代印度密教观音信仰的产生与演变》(2万字),《首届大兴善寺唐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第一集,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2年6月。

66. 《两晋南北朝佛教的民间化》(第二作者),《五台山研究》2011年第2期。

67. 《涵静老人早期宗教哲学思想中的问题意识》(第一作者),《宗教哲学》第56期(2011年6月)。

68. 《试论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》,《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》,金城出版社2011年11月。

69. 《从佛教的基本形态看都市寺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》,《七塔报恩文化论坛——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》,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。

70. 《宗教在促进西部社会和谐中的作用研究》,《巡理探玄——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成立15周年纪念文集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。(第一作者)

71. 《文明中的神圣与神圣中的交往——彭树智先生论宗教在人类文明交往中的作用》,《树人启智——彭树智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。

72. 《〈金刚经〉“应无所住”释义》,《寒山寺佛学》第六集,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。

73. 《西部地区宗教的结构及发挥积极作用的领域》,《中国宗教》2010年第5期。

74. 《法显的内在品格及其当代启示》,《东晋求法高僧法显与佛国记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4月。《法显故里话法显》三晋出版社2014年12月全文转载。

75. 《法显对5世纪初北印度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》(合著),《东晋求法高僧法显与佛国记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4月。

76. 《观音名称在长安的历史演变与争论》,《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,2010年8月。

77. 《西部地区的宗教结构与社会文明》,《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10年6月。

78. 《新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的韩国佛教研究》(第一作者),《南京晓庄学院学报》2010年第4期。

79. 《宗教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》,《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0年6月。

80. 《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五大劣势及秦岭宗教文化的弥补作用》,《秦岭论坛》2010年。

81. 《关于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的思考》,《终南文化研究》2010年春之号。

82. 《终南山佛教的十大历史地位》,《终南文化研究》2010年冬之号。

83. 《大乘佛教的悲智精神》,《忻州师范学院学报》2009第1期。

84. 《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》,《释迦塔与中国佛教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。

85. 《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》,《陕西蓝皮书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3月。

86. 《汉魏西晋时期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的传播》,《觉群佛学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2月

87. 《当代人间佛教所面临的核心理论问题》,《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: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出版,2009年8月。

88. 《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》,《宗风》夏之卷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。

89. 《佛教的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》,《佛教与现代化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月。

90. 《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》,《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——2007年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。

91. 《古代印度观音信仰与般若思想的合流》,《吴越佛教》第3集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。

92. 《论玄奘对古代印度观音灵验信仰的考察》,《第三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,2008年1月。

93. 《上马杀贼,下马学佛——中国佛教界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十大积极作用》,《毗卢寺与近现代中国佛教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5月。

94. 《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五大佛教元素》,《中国民族报》2008年8月19日。

95. 《东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的输入》(3.5万字)《寒山寺佛学》2008年刊。

96. 《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几个重要领域的佛教研究综述》(3.5万字,合著),《寒山寺佛学》2008年刊。

97. 《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》,《宝藏》2008年第1期。

98. 《佛顶舍利的历史渊源》,《中国民族报·宗教周刊》2008年12月5日.

99. 《古代印度观音救难信仰与西方净土信仰的融和》,温金玉主编:《中国净土宗研究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8年12月。

100. 《太虚大师与康寄遥居士》,释怡藏、温金玉主编:《潮音永辉——几年太虚大师示寂60周年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1月。

101. 《东汉时期印度佛教民间化的历史嬗变》(合著),《五台山研究》2008年第3期

102. 《汉魏西晋时期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的传播》(1.6万字),《觉群佛学》2008年刊。

103. 《铃木大拙对西方禅佛教发展的影响》(合著),《伟德国际官网学报》2008年第5期。

104. 《唐玄宗<通微道诀>的人生和谐思想》,《中国道教》2007-12-15。同时收入《和谐世界 以道相通——国际道德经论坛论文集》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4月。

105. 《〈菩提达摩来华年代考〉质疑》,《社会科学评论》2007年第3期。

106. 《楚山绍奇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》,《禅心映天成 显密照石经——纪念楚山禅师诞辰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。

107. 《论禅佛教内在形态诸要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》,《禅和之声——禅宗优秀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。

108. 《当前世界宗教的基本动向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》,《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》第2集,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。

109. 《试析晋阳佛教文化的内涵、特色与开发利用》,《晋阳学刊》2007年第6期。

110. 《宗教心理与社会和谐》,《中国宗教》2007年第5期。

111. 《构建和谐社会:佛教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借鉴》,《法音》2007年第4期。

112. 《当前世界宗教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》,《甘肃统战理论研究》2007年第2期。

113. 《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》,《观世音菩萨与现代社会:第五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中文论文集》,台湾法鼓文化出版社,2007年4月。

114. 《中西方邪教基本概念志之区别》,《伟德国际官网学报》2007年第1期。

115. 《论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》,《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集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。

116. 《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》,《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6月。

117. 《试析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》(第二作者),《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6月。

118. 《普贤十大行愿的基本结构及其现代意义》,《普贤信仰与中国文化》,中华书局2006年11月。

119. 《论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》,《两岸文化产业发展论集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。

120. 《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领域和途径》,《中国宗教》2006年第11期。

121. 《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》,《人文杂志》2006年第2期。

122. 《楚山绍奇禅师念佛禅的基本特征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2期。

123. 《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述析》,《中国宗教研究年鉴(2003-2004年)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4月。

124. 《印度古代观音信仰的最初形态》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06年第3期;《人大复印资料—宗教》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。

125. 《观音信仰的中国化》,《山东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4期。

126. 《胡适宗教研究方法关键词的解读》(合著),《江南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5期。

127. 《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》,《哲学研究》2005年第7期。

128. 《观音与文殊: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》,《中国宗教》2005年第6期。

129. 《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的十大影响》,《中国宗教》2005年第11期。

130. 《佛教的和谐理念》,《中国民族报》2005年5月31日宗教版。

131. 《佛教修道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》,《中国民族报》2005年6月3日宗教版。

132. 《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》,《中国民族报》2005年6月7日宗教版。

133. 《中西方邪教的宗教性及其基本特征》,《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》2005年第3期(人大复印数据《哲学文摘卡》2005年第4期第64-65页摘录)。

134. 《邪教的多维透析——兼论中西方邪教之区别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2005年第4期。

135. 《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、基本原则和几点建议》,《佛学研究》2005年刊。

136. 《从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同中国道教文化的对话》,《人文杂志》2004年第1期。

137. 《中国最早大规模翻译佛经的场所:敦煌寺考》,《伟德国际官网学报》2004年第1期。

138. 《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理论思考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2004年第4期。

139. 《空海在长安求法期间在语言文学方面的追求与成就》,《空海入唐1200周年纪念文集》,三秦出版社2004年10月。

140. 《从中国民间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儒教文化的对话》,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4年10月。

141. 《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》,《峨眉山与巴蜀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6月。

142. 《一处罕见的民间宗教活化石——太兴山民间宗教调查研究》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03年第3期。

143. 《古代印度的观音灵验信仰》,《西域记风尘》,台湾经典杂志出版,2003年8月。

144. 《如何准确定义宗教——兼与李申先生商榷》,《哲学研究》2002年第11期。

145. 《中国观音文化基本结构解析》,《哲学研究》2000年第4期。

146. 《从当代宗教的基本形态看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几个特性》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00年第1期。

147. 《有关阿育王的汉文资料概论》,《伟德国际官网史学丛刊》第3集,三秦出版社2000年12月。

148. 《鸠摩罗什与真谛入华前后命运同异之比较》,《中国佛学》第3卷第1期(2000年4月),又选入《中国古代史论文集》(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04年6月)和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——杨曾文先生七秩贺寿文集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)。

149. 《依据汉文资料对阿育王即位前几件重大史实的考证》,《南亚研究》1999年第2期。

150. 《明末清初禅宗的基本走向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1999年第3期。

151. 《中国观音文化的基本特征》,《正法研究》1999年创刊号。

152. 《关于金刚经产生时间问题的再探讨》,《伟德国际官网史学丛刊》第2集,(《中国伟德国际官网•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),三秦出版社1999年8月。

153. 《〈金刚经〉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》,《玄奘研究文集》(第2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)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。

154. 《儒道思想对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影响》,《中国佛学》第1卷第1期(1998年10月)。

155. 《明末清初中国汉传佛教各宗派的基本特点》,《伟德国际官网学报》1998年第1期。

156. 《中国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》,《宗教哲学》第4卷第1期(1998年1月)。

157. 《试论古代观音信仰的四种形态》,《南海杂志》第176期(1998年1月)。

158. 《〈法华经〉与古代南亚和东亚的观音信仰》,《东南文化》《天台山文化专号》1998年。

159. 《从康寄遥西安弘法看佛教前途之开展》,《1993年佛学研究论文集》佛光出版社1998年4月。

160. 《当代中国宗教的基本形态及其发展趋势》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1998年第3期。

161. 《陕西现存最古的寺院——敦煌寺》,《陕西民族宗教》1998年第3期。

162. 《关于开展当代居士佛教与僧尼佛教研究的一些思考》,《大道》(中国宗教学会会刊)1998年第6期。

163. 《试论观音所证的法门》,台湾《普门》1997年第7期。

164. 《观音法门略释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,1997年第3期(《人大复印资料》1997年第6期全文转载)。

165. 《观音文化简论》,《人文杂志》1997年第1期。

166. 《观音思想的组成、架构与主要特点》,《宗教哲学》第3卷第1期(1997年1月)

167. 《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的影响》,《陕西民族宗教》1997年第3期。

168. 《〈金刚经〉双谴否定法浅析》,《华夏文化》1997年第2期。

169. 《中印佛教观音身世信仰的主要内容和区别》,《中华文化论坛》1996年第4期。

170. 《〈金刚经〉六种汉语译本之比较》,《纪念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1996年6月。

171. 《观音信仰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》,《华夏文化》1996年第4期。

172. 《〈金刚经〉玄奘译本浅析》,《玄奘研究文集》(第一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),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5年12月。

173. 《康寄遥居士在近代陕西佛教复兴中的作用》,《三秦文史》1994年第7期。

174. 《观音文化的宗教意义》,载《观音菩萨传》附录,三秦出版社1994年6月。

175. 《观音菩萨的身世、显化与灵感问题浅析》,载《观音菩萨传》,三秦出版社94年6月。

176. 《金刚经的传承与文本》,《宗教研究论集》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。

177. 《康寄遥居士与佛化社》,《法音》(中国佛教协会会刊)1993年第2期。

178. 《试论金刚经的地位、流传和影响》,《南亚研究》1989年第2期。


(二)著作:

《汉魏两晋佛教编年》,(125万字,第一作者),三秦出版社2024年12月。

《南北朝佛教编年》(80万字,第一作者),三秦出版社2018年3月。

《世界佛教通史》第三卷(60万字,第二作者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。

《终南意趣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5年1月

《终南法脉》(第一作者),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5年1月

《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》(第一作者)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1年12月。

《印度古代观音信仰研究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。

《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6月。

《观音菩萨传》,三秦出版社1994年6月。

《金刚经鉴赏辞典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。

《法华经鉴赏辞典》(第一作者),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。

《真谛大师传》,台湾佛光出版社1997年4月。

《世亲大师传》,佛光文教基金会出版社1998年5月。

《世界十大皇帝》(撰写其中的《阿育王》),三秦出版社1998年9月。

《白话法华经》,三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版。

《白话金刚经》,三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版。

《十大高僧》(第一作者),三秦出版社1997年5月。

《金刚经般若思想初探》,台湾佛光文教基金会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。

《慈悲喜舍——佛教菩萨观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5月。

《陕西中国汉传佛教祖庭研究》(合著),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

《法门寺》(20万字),(第二作者),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。

副主编《陕西省志·宗教志》,负责大纲与凡例的制定,撰写概述、佛教、宗教事务、大事记部分,共38万字。陕西人民出版社,2012年5月第1版。

主编《终南山文化丛书》,已经出版6册:《终南守望》《终南隐士》《终南高僧》《终南法脉》《终南意趣》《终南古刹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-2015年。

主编《论藏名著选编》,已经出版《弥勒五论》、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、《指月录》(5卷本)、《瑜伽师地论》(4卷本)、《新华严经合论》(4卷本)、《宗镜录》(4卷本)、《天台八部》(4卷本)等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04年11月、2005年11月、2007年11月。

主编《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3年10月。

主编:《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丛书》(八册)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,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。

主编《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7年11月。


(三)书序与书评

《汉魏两晋佛教编年·前言》,三秦出版社2024年12月。

《普陀山佛教史·序》,中华书局2024年7月。

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英译本·序》,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。

《中西经典与散文名著选读·序》,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,2023年10月。

《古代域外普贤信仰研究·序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2月。

《迎城隍——户县北乡迎祭民俗活动·序三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21年7月。

《世界上最美丽的人》(《星云大师全集》第4卷有关观音信仰的作品读后感),《人间佛教艺文》总第32期,2021年3月。

《安倍德卡尔思想研究·序言》,刘海玲著《安倍德卡尔思想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。

《中土早期观音造像研究·序》,谢志斌著《中土早期观音造像研究》,中华书局2019年8月。

《南北朝佛教编年·前言》,李利安、崔峰著《南北朝佛教编年》,三秦出版社2018年5月。

《清代佛教史籍研究·序》,曹刚华著《清代佛教史籍研究》,人民出版社2018年2月。

《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·序》,李利安主编《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7年11月。

《丝路高僧传·序言》,景天星著《丝路高僧传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。

《走进普门·序》,湛空法师著《走进普门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年6月。

《浩浩宗风传法脉 魏巍祖庭蕴哲思》,李利安主编《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丛书·序言》,西安电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。

《圆仁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·序》,师敏著《圆仁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。

《铜川佛教文化·序》,仵录林、任筱虎著《铜川佛教文化》,三秦出版社2016年6月。

《文化的输入与演变:鸠摩罗什长安弘法研究·序》,崔峰著《文化的输入与演变:鸠摩罗什长安弘法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。

《西安佛教祖庭·序》,王宏涛著《西安佛教祖庭》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。

《简明佛教文化通览·序》,王宏涛著《简明佛教文化通览》,齐鲁书社2016年9月。

《弥勒信仰研究·序》,王雪梅著《弥勒信仰研究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。

《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·前言》,李利安主编《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3年。

《终南山文化丛书·总序》,李利安主编《终南山文化丛书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。

《〈释氏十三经注疏〉·序》,杨文会编订《释氏十三经注疏》,齐鲁书社2013年1月。

《鸠摩罗什评传·序》,王宝坤著《鸠摩罗什评传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2年10月。

《〈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〉序》,黄征主编《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》,凤凰出版社,2012年5月。

《观音探源——走进神秘的西部遂宁·序》,胥洪侠著《观音探源——走进神秘的西部遂宁》,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年4月。

《观音因缘启宏著 福地呈祥唱梵音》(代序),《观音道场 千年福地——中国遂宁观音文化研究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3月版。

《<观音信仰民俗探源>序》,刘辉著《观音信仰民俗探源——本土观音民俗文化及其传承开发研究》,巴蜀书社2008年10月。

《原典研究与现实观照——读程恭让教授新著<佛典汉译、理解与诠释研究>》,《宗教与历史》辑刊,2020-03-31。

《真,是人间最美的礼物——读<佛法真义>之感》,《人间佛教学报》第19期,2019年1月;又载《星云大师<佛法真义>论要》第82-89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19年8月。

《再现西北道教的历史面貌——读〈西北道教史〉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3年12月6日。

《佛教死亡理论的建构——〈佛说死亡: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〉评介》(第二作者),《五台山研究》2009年第1期。

《当代亚太地区宗教的全面展示》,《中国禅学》第三卷,中华书局2004年11月。

《南亚研究领域的一部开拓创新之作》,《南亚研究季刊》2000年第1期。

《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》,《中国禅学》,中华书局2002年6月。


(四)发言与讲座等

1. 《开创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新天地——纪念著名佛教史专家崔正森先生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2023年第2期。

2. 《自觉行善,从心驱动——佛教道德的内在机制与基本特性》,《京师人文宗教讲堂》2014年卷,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7月。

3. 《生命的特性与生命的关怀》,《在少林寺听讲座》,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,2010年7月。

4. 《追求善美的生命境界》,《人间佛教艺文》总第23期,2019年9月。

5. 《历史视角认识宗派祖庭》,《人间佛教艺文》总第19期,2019年1月。

6. 《丝绸之路视野下的玄奘精神与长安气象》,《新西部》2018年12.

7. 《走近大师看到佛教未来的希望》,《人间佛教艺文》总第14期,2018年3月。

8. 《悲欣交集——怀念吴立民大居士》,《陕西宗教文化》2018年第1期。

9. 《净土信仰背后的几个哲学问题》,《陕西宗教文化》2018年第1期。

10. 《四人虽已去 风范在人间——怀念导师高杨先生》,《陕西宗教文化》2015年第1期。

11. 《大师的风采在于智慧的启迪》,《方立天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7月。

12. 《关于精神性生命的禅悟》,《我思故我悟》(少林寺主刊《禅露》十五年精粹):释永信主编,光明日报出版社,2012年5月。

13. 《在21世纪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》,北京大学《人文宗教研究》第一集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9月。

14. 《深挖区域文化内涵,加快实际应用研究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2001年第4期。

15. 《〈金刚经〉与清净心的培养》,《禅露》1997年第2期。

16. 《应当重视对陕西佛教历史遗存的调查研究》,《三秦论坛》1998年第2期。

17. 《寻访敦煌寺》,台湾《南海杂志》总第182期(1998年7月)。

18. 《白话〈通微道诀碑〉》,《三秦道教》2005年第3期。

19. 《关于人文西安建设的几点建议》,《西安民讯》2007年第2期。

20. 《略谈佛教思想研究中被忽视的几个领域》,《人文学人——张岂之教授纪事》,西安出版社2008年1月。

21. 《将西部地区和谐宗教研究引向深入》(合著),《中国民族报·宗教周刊》2010年2月2日。

22. 《体验灵魂的清净 领略生命的超脱——洗涤心灵的〈金刚经〉》,《大学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,2011年4月。

23. 《观音文化研究回顾》,《中国佛学》第2卷第1期(1999年4月)。


六、科研项目

2020年12月-2025年12月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“汉传佛教阿育王文献整理与研究”,项目编号:20VJXG028,资助金额35万元。

2020年12月-2025年12月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中国佛教方志研究及数据库建设”的一级子项目“魏晋至宋元佛教方志研究”,项目编号20&AD260,总资助金额80万,本子项目金额20万元。

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,主持教育部特别委托项目《21世纪以来印度佛教文化发展走向与佛教学术最新动态研究》,[2019]3392号,资助金额8万元。

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:《汉魏两晋佛教编年》(协议号:20180015;项目号:2018B-012),资助金额15万元,时间:2018-2020年6月。

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:《南北朝佛教编年》,(项目协议号:20150023;项目号:2015B2-008)资助金额14万元。

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: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汉地的观音信仰研究(14AZJ002)资助金额35万元。

2007年7月至2013年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:宗教在促进西部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研究(07xzj001)资助金额9万元。

2008-2009年主持中央统战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重点课题“宗教在西部大开发中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研究”(STZ[2008]02)。

2007年-2009年主持陕西省宗教志编写项目,资助金额15万元。

2006年10-2007.12: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宗教在构建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”(06C008Z)。

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,主持陕西省政府专项科研项目“陕西省中国汉传佛教祖庭研究”。

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,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《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》(04JZD00030)中的子项目“观音信仰与中国社会”。

2005年2月至12月,主持陕西省统战理论研究会重点项目“当前世界宗教的最新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”(STZ[2005]27)。

2004年2月至12月,主持陕西省统战理论研究会重点项目“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”。

2003年1月2004年6月,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“中西方邪教比较研究”(02JK022)。


七、获奖情况:

《南北朝佛教编年》(第一作者)获陕西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
《世界佛教通史》(合著)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,同时获得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。

《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思考》获中央统战部2015年度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
《丝绸之路经济带宗教问题的最新发展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》,获得中央统战部2014年度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
《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》,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12年,编号:09-10-10-3-2515)

《西部佛教热点问题对政策调整的启示》获得政协西安市委员会颁发的2010—2011年度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一等奖;

《西部地区宗教的结构及发挥积极作用的领域》获政协西安市委员会颁发的2010-2011年度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三等奖;

《印度古代观音信仰研究》,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9年,编号:06-08-09-3-B034)

《宗教在西部大开发中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研究》一文获得中央统战部颁发的2008年度全国统战理论研究成果“优秀奖”;

《西部宗教中国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》一文2016年获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一等奖。

.《从兴教寺事件看当代中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》,2013年获陕西省委统战部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
《丝绸之路经济带宗教问题的最新发展与对策研究》2014年获陕西省委统战部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

邮箱地址:lla@nwu.edu.cn

李利安

发布时间:2012-07-17

一、校内任职情况:

历史学博士,Bevictor伟德官网二级教授,中国宗教史专业(历史学)和宗教学(哲学)专业博士生导师。伟德国际官网佛教研究所所长,玄奘研究院院长,校学术委员会委员,《秦岭学研究》执行主编,主要从事中国宗教史、中印文化交往史,特别是佛教历史与思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,同时也涉及宗教学理论与宗教现实问题、丝绸之路文明交往、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宗教比较研究等领域。


二、社会任职情况:

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,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,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,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,教育部“中华诵·经典读诵”顾问,佛光山人间佛教研究院研究员,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秘书长,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人间佛教研究奖学金计划总主持人,北京光中书院教授,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、浙江佛学院、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,《海潮音》《法源》等期刊编委,陕西省政府宗教工作专家,陕西省委统战理论研究智库专家。


三、教育情况:

1980年9月-1984年7月:在伟德国际官网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,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。

1984年9月-1987年7月:在伟德国际官网历史系印度古代中世纪史专业学习,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。

2000年9月-2003年7月:在伟德国际官网中东研究所世界史专业南亚文化史方向学习,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。


四、工作简历:

1987年至1993年在陕西省宗教局工作,任副主任科员。

1994年至1996年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工作,任副研究员。

1997年至2009年在伟德国际官网中东研究所工作。

1999年招收宗教史专业硕士研究生(后改为宗教学)。

2000年7月-2001年7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(UIUC)东亚和太平洋研究中心作访问研究。

2001年晋升教授职称。

2004年遴选为伟德国际官网世界史学科世界宗教文化史专业博士生导师。

2005年至今担任伟德国际官网佛教研究所所长。

2009年至今在Bevictor伟德官网工作,同时遴选为伟德国际官网中国史学科中国宗教史专业博士生导师

2015年至今担任伟德国际官网玄奘研究院院长。

2016年9月-2017年1月,在佛光大学佛教学院担任客座教授,为本科和硕、博士研究生分别讲授一门课程。

2016年晋升教授二级岗。

2022年5月至11月任香港大学佛教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

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任香港珠海学院佛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


五、主要成果:

在《哲学研究》《世界宗教研究》《中国哲学史》《光明日报》等B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2篇,总计发表论文200多篇,出版学术著作《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》《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研究》《佛教菩萨观》《金刚经般若思想初探》等10部,合著《汉魏两晋佛教编年》《南北朝佛教编年》《世界佛教通史》(第三卷)《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》《终南法脉》《法门寺》《中国高僧正传》等10多部,主编《论藏名著选编》(已出版25册)《终南山文化丛书》(6册)《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丛书》(8册)。

主要成果如下:

(一)论文

1. 《从文化关系的变革看佛教中国化的内在机制》(第一作者),《五台山研究》2024年第2期。

2. 《敦煌:见证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恢弘气象》,《中国宗教》,2024年第1期。

3. 《观音道场的印度渊源及其中国化抉择》,《普陀学刊》第18辑,宗教文化出版社2023年12月。

4. 《感悟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》,收入妙凡、蔡孟桦主编:《人间佛教学报》第45期,2023年 05月,页148-158。

5. 《一带一路宗教文化格局及其在民心相通方面的作用》,《中国宗教》2023年第10期。

6. 《星云大师人间佛教在当代中华文化认同方面的重要意义》,收入妙凡、蔡孟桦主编:《人间佛教学报》第47期,2023年 09月,页46-53。

7. 〈星雲大師關於生死際遇的兩種重要思想〉,收入妙凡、程恭讓主編:《2021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》,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,2023年 05月,頁22-51。

8. 《玄奘所傳的古代印度觀音解惑信仰》,《普陀學刊》第16輯,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年11月,第122-140頁。

9. 《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「四的」定義的理解》,收入妙凡、蔡孟樺主編:《人間佛教》學報‧藝文第38期,高雄: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,2022年 03月,頁24-49。

10. 《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》,《人间佛教学报》总第34期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21年7月。

11. 《我对人间佛教历史定位的理解》,《人间佛教与未来学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21年1月。

12. 《新时期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》(第一作者),《南京大学学报》2020年第3期。  

13. 《机遇·挑战·抉择——文化战略视野下的人间佛教》,《人间佛教佛陀本怀辑要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20年6月;《人间佛教学报》总第31期,2021年1月。

14. 《大陆人间佛教所面临的宗教生态环境——关于当代中国大陆宗教深层问题的分析和应对》,《2019年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究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20年5月。

15. 《关于大洋洲人间佛教信仰群体的田野调查研究》(第二作者),《世界宗教文化》2020年第1期。

16. 《民间佛教的学理诠释与中国佛教史的再认识》,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社版)2019年第6期。

17. 《试论明代佛教的宗法化》,《江海学刊》2019年第6期。

18. 《佛教道德教化的理論支撐、基本特性及其同個人生活的關係》,收入《2018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》,高雄:佛光文化,2019年 05月,頁272-289。

19. 《论古代印度的补怛洛迦山信仰》(第一作者),《人文杂志》2019年第9期。

20. 《唐时生平与著述考》(第一作者)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2019年第8期。

21. 《中古佛教畜犬现象之探析》(第一作者)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2019年第7期。

22. 《明末清初太兴山真武信仰探析》(第一作者)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19年第3期。

23. 《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战略地位及其现代转型》,《宗教学研究》2019年第1期。

24. 《当代中国居士佛教的使命与挑战》,《西北哲学论丛》第一辑(p211-220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。

25. 《佛教信仰的基本体系及其人间性支撑—兼论星云大师佛教信仰的基本特征》,《人间佛教社会思想》,佛光文教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19年10月。

26. 《唐代法照籍贯及出家地等问题新议》(第一作者),《世界宗教文化》2018年第6期。

27. 《佛教“灵峰派”的定位及归属问题新议》(第一作者),《伟德国际官网学报》2018年11月。

28. 《西部宗教中国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》,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》2018年10月

29. 《澳洲人间佛教的辉煌成就》,《人间佛教的社会向度》P103-120,佛光文化事业有公司2018年10月。

30. 《十一面观音信仰考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2018年9月。

31. 《危机与转机——以澳洲人间佛教为主要观察对象》,《2017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究》。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8年5月。

32. 《从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形成、特性与精神底蕴》(第二作者)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18年2月。

33. 《信仰背后的哲学——关于净土宗相关理论的断想》,《庐山论坛:佛教与中国文化峰会论文集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。

34. 《人间佛教的变与不变》,《2016人间佛教高峰论坛:人间佛教的共识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7年12月。

35. 《机遇 挑战 抉择:文化战略视野下的人间佛教》,《陕西宗教文化》2017年第4期。

36. 《观音学与中国文化之建构》,《平顶山学院学报》2017-02-25  

37.  《浅议晋宋时期从般若“空”到涅盘“有”佛学思潮的转变》(第二作者),《宗教学研究》,2016-06-15。

38. 《佛光山人间佛教的新气象》,《人间佛教学报》2016年第1期。

39. 《初论佛光山人间佛教的神圣性》,《2015年人间佛教高峰论坛·人间佛教的体认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6年8月。

40. 《中国式信仰的出路何在》,《人间佛教学报》2016年第4期。

41. 《对“兴教寺事件”的一些思考》,《第二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4月。

42. 《大陆人间佛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》,《2015年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研究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6年3月。

43. 《普陀山学院观音学方向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些想法》,《普陀学刊》第三辑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月。

44. 《倓公妙解〈金刚经〉》,《倓虚法师研究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10月。

45. 《从人性需求的角度看中国佛教的文化定位》,《战略与管理》,2015年第9期。

46. 《论玄奘对西域罗汉崇拜的考察》(第二作者)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2015-01-10。

47. 《中国西部地区宗教的共性特征》(第一作者),《中国宗教》2015-03-20。

48. 《文化战略视野下的当代中国佛教》,《中国宗教》 2015-05-20。

49. 《观音文化在实现人类生活需求方面的价值》,《西部观音文化论文集》,中国文化出版社2015年5月。

50. 关于汉传佛教宗派祖庭的一些想法——以陕西汉传佛教宗派祖庭为例  《佛教文化研究》第二集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。

51. 《佛教文化支撑养护核心价值观》,《香港文汇报》2015年4月16日。

52. 《略论药师法门与生活禅的相融相通》,《药师如来与当代社会——中国福山合卢寺药师佛与当代社会论坛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1月。

53. 《禅外宏观生活禅》,《指月者——净慧长老与生活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三联书店2015年1月。

54. 《人间佛教与传统佛教的融和发展及其所面临的几个问题》,《人间佛教宗要》佛光出版社,2015年9月。(后又选入《人间佛教论文选要》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7年9月,及英文本《人间佛教选要》(STUDIES  ON HUMANISTIC BUDDHISM, FOUNDATIONAL THOUGHTS, Foguang Cultural Enterprise  Co., Litd 2018年9月)

55. 《丝绸之路: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足迹》,《光明日报》理论版2014年8月6日。

56. 《丝绸之路的精神资源》,《中国宗教》2014年第7期。

57. 《阿旃陀石窟:印度佛教历史变迁的缩影》,《光明日报》理论版2013年10月31日

58. 《审遗 审疑 审申遗》,《香港文汇报》2013年5月15日特刊(一个整版)

59. 《兴教寺拆迁需慎之又慎》《华商报》2013年4月12日。

60. 《对当前佛教文化领域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考》,《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3年10月。

61. 《“生活禅”相摄的几个佛教理论问题》(第二作者),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3年2月。  

62. 《论唐宋时期的民俗佛教》(第二作者),《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》2013年1月。

63. 《抗战时期中国佛教的护国思想与实践》,《佛教护国思想与实践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年6月第1版。

64. 《“雁塔祈福钟鸣五洲”的佛教意义》,《陕西终南文化研究》2012年春之号。

65. 《古代印度密教观音信仰的产生与演变》(2万字),《首届大兴善寺唐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第一集,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2年6月。

66. 《两晋南北朝佛教的民间化》(第二作者),《五台山研究》2011年第2期。

67. 《涵静老人早期宗教哲学思想中的问题意识》(第一作者),《宗教哲学》第56期(2011年6月)。

68. 《试论当代中国宗教媒体的社会责任》,《当代宗教媒体的定位与责任》,金城出版社2011年11月。

69. 《从佛教的基本形态看都市寺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》,《七塔报恩文化论坛——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》,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。

70. 《宗教在促进西部社会和谐中的作用研究》,《巡理探玄——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成立15周年纪念文集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。(第一作者)

71. 《文明中的神圣与神圣中的交往——彭树智先生论宗教在人类文明交往中的作用》,《树人启智——彭树智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。

72. 《〈金刚经〉“应无所住”释义》,《寒山寺佛学》第六集,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。

73. 《西部地区宗教的结构及发挥积极作用的领域》,《中国宗教》2010年第5期。

74. 《法显的内在品格及其当代启示》,《东晋求法高僧法显与佛国记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4月。《法显故里话法显》三晋出版社2014年12月全文转载。

75. 《法显对5世纪初北印度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》(合著),《东晋求法高僧法显与佛国记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4月。

76. 《观音名称在长安的历史演变与争论》,《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,2010年8月。

77. 《西部地区的宗教结构与社会文明》,《和谐宗教与文明城市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10年6月。

78. 《新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的韩国佛教研究》(第一作者),《南京晓庄学院学报》2010年第4期。

79. 《宗教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》,《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0年6月。

80. 《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五大劣势及秦岭宗教文化的弥补作用》,《秦岭论坛》2010年。

81. 《关于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的思考》,《终南文化研究》2010年春之号。

82. 《终南山佛教的十大历史地位》,《终南文化研究》2010年冬之号。

83. 《大乘佛教的悲智精神》,《忻州师范学院学报》2009第1期。

84. 《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》,《释迦塔与中国佛教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。

85. 《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》,《陕西蓝皮书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3月。

86. 《汉魏西晋时期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的传播》,《觉群佛学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2月

87. 《当代人间佛教所面临的核心理论问题》,《人间佛教的当今态势与未来走向: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出版,2009年8月。

88. 《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》,《宗风》夏之卷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。

89. 《佛教的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》,《佛教与现代化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月。

90. 《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》,《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——2007年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。

91. 《古代印度观音信仰与般若思想的合流》,《吴越佛教》第3集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2月。

92. 《论玄奘对古代印度观音灵验信仰的考察》,《第三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,2008年1月。

93. 《上马杀贼,下马学佛——中国佛教界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十大积极作用》,《毗卢寺与近现代中国佛教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5月。

94. 《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五大佛教元素》,《中国民族报》2008年8月19日。

95. 《东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的输入》(3.5万字)《寒山寺佛学》2008年刊。

96. 《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几个重要领域的佛教研究综述》(3.5万字,合著),《寒山寺佛学》2008年刊。

97. 《中国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》,《宝藏》2008年第1期。

98. 《佛顶舍利的历史渊源》,《中国民族报·宗教周刊》2008年12月5日.

99. 《古代印度观音救难信仰与西方净土信仰的融和》,温金玉主编:《中国净土宗研究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8年12月。

100. 《太虚大师与康寄遥居士》,释怡藏、温金玉主编:《潮音永辉——几年太虚大师示寂60周年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11月。

101. 《东汉时期印度佛教民间化的历史嬗变》(合著),《五台山研究》2008年第3期

102. 《汉魏西晋时期印度观音信仰向中国的传播》(1.6万字),《觉群佛学》2008年刊。

103. 《铃木大拙对西方禅佛教发展的影响》(合著),《伟德国际官网学报》2008年第5期。

104. 《唐玄宗<通微道诀>的人生和谐思想》,《中国道教》2007-12-15。同时收入《和谐世界 以道相通——国际道德经论坛论文集》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4月。

105. 《〈菩提达摩来华年代考〉质疑》,《社会科学评论》2007年第3期。

106. 《楚山绍奇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》,《禅心映天成 显密照石经——纪念楚山禅师诞辰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。

107. 《论禅佛教内在形态诸要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》,《禅和之声——禅宗优秀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。

108. 《当前世界宗教的基本动向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》,《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》第2集,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。

109. 《试析晋阳佛教文化的内涵、特色与开发利用》,《晋阳学刊》2007年第6期。

110. 《宗教心理与社会和谐》,《中国宗教》2007年第5期。

111. 《构建和谐社会:佛教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借鉴》,《法音》2007年第4期。

112. 《当前世界宗教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》,《甘肃统战理论研究》2007年第2期。

113. 《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》,《观世音菩萨与现代社会:第五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中文论文集》,台湾法鼓文化出版社,2007年4月。

114. 《中西方邪教基本概念志之区别》,《伟德国际官网学报》2007年第1期。

115. 《论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》,《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集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。

116. 《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》,《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6月。

117. 《试析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》(第二作者),《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6月。

118. 《普贤十大行愿的基本结构及其现代意义》,《普贤信仰与中国文化》,中华书局2006年11月。

119. 《论宗教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》,《两岸文化产业发展论集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。

120. 《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的领域和途径》,《中国宗教》2006年第11期。

121. 《宗教力量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》,《人文杂志》2006年第2期。

122. 《楚山绍奇禅师念佛禅的基本特征》,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2期。

123. 《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述析》,《中国宗教研究年鉴(2003-2004年)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4月。

124. 《印度古代观音信仰的最初形态》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06年第3期;《人大复印资料—宗教》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。

125. 《观音信仰的中国化》,《山东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4期。

126. 《胡适宗教研究方法关键词的解读》(合著),《江南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5期。

127. 《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》,《哲学研究》2005年第7期。

128. 《观音与文殊:悲智双运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》,《中国宗教》2005年第6期。

129. 《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的十大影响》,《中国宗教》2005年第11期。

130. 《佛教的和谐理念》,《中国民族报》2005年5月31日宗教版。

131. 《佛教修道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》,《中国民族报》2005年6月3日宗教版。

132. 《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》,《中国民族报》2005年6月7日宗教版。

133. 《中西方邪教的宗教性及其基本特征》,《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》2005年第3期(人大复印数据《哲学文摘卡》2005年第4期第64-65页摘录)。

134. 《邪教的多维透析——兼论中西方邪教之区别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2005年第4期。

135. 《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、基本原则和几点建议》,《佛学研究》2005年刊。

136. 《从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同中国道教文化的对话》,《人文杂志》2004年第1期。

137. 《中国最早大规模翻译佛经的场所:敦煌寺考》,《伟德国际官网学报》2004年第1期。

138. 《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理论思考》,《高等教育研究》2004年第4期。

139. 《空海在长安求法期间在语言文学方面的追求与成就》,《空海入唐1200周年纪念文集》,三秦出版社2004年10月。

140. 《从中国民间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儒教文化的对话》,《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4年10月。

141. 《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》,《峨眉山与巴蜀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6月。

142. 《一处罕见的民间宗教活化石——太兴山民间宗教调查研究》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03年第3期。

143. 《古代印度的观音灵验信仰》,《西域记风尘》,台湾经典杂志出版,2003年8月。

144. 《如何准确定义宗教——兼与李申先生商榷》,《哲学研究》2002年第11期。

145. 《中国观音文化基本结构解析》,《哲学研究》2000年第4期。

146. 《从当代宗教的基本形态看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几个特性》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2000年第1期。

147. 《有关阿育王的汉文资料概论》,《伟德国际官网史学丛刊》第3集,三秦出版社2000年12月。

148. 《鸠摩罗什与真谛入华前后命运同异之比较》,《中国佛学》第3卷第1期(2000年4月),又选入《中国古代史论文集》(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04年6月)和《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——杨曾文先生七秩贺寿文集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)。

149. 《依据汉文资料对阿育王即位前几件重大史实的考证》,《南亚研究》1999年第2期。

150. 《明末清初禅宗的基本走向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1999年第3期。

151. 《中国观音文化的基本特征》,《正法研究》1999年创刊号。

152. 《关于金刚经产生时间问题的再探讨》,《伟德国际官网史学丛刊》第2集,(《中国伟德国际官网•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),三秦出版社1999年8月。

153. 《〈金刚经〉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》,《玄奘研究文集》(第2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)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。

154. 《儒道思想对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的影响》,《中国佛学》第1卷第1期(1998年10月)。

155. 《明末清初中国汉传佛教各宗派的基本特点》,《伟德国际官网学报》1998年第1期。

156. 《中国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》,《宗教哲学》第4卷第1期(1998年1月)。

157. 《试论古代观音信仰的四种形态》,《南海杂志》第176期(1998年1月)。

158. 《〈法华经〉与古代南亚和东亚的观音信仰》,《东南文化》《天台山文化专号》1998年。

159. 《从康寄遥西安弘法看佛教前途之开展》,《1993年佛学研究论文集》佛光出版社1998年4月。

160. 《当代中国宗教的基本形态及其发展趋势》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1998年第3期。

161. 《陕西现存最古的寺院——敦煌寺》,《陕西民族宗教》1998年第3期。

162. 《关于开展当代居士佛教与僧尼佛教研究的一些思考》,《大道》(中国宗教学会会刊)1998年第6期。

163. 《试论观音所证的法门》,台湾《普门》1997年第7期。

164. 《观音法门略释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,1997年第3期(《人大复印资料》1997年第6期全文转载)。

165. 《观音文化简论》,《人文杂志》1997年第1期。

166. 《观音思想的组成、架构与主要特点》,《宗教哲学》第3卷第1期(1997年1月)

167. 《宗教信仰对消费行为的影响》,《陕西民族宗教》1997年第3期。

168. 《〈金刚经〉双谴否定法浅析》,《华夏文化》1997年第2期。

169. 《中印佛教观音身世信仰的主要内容和区别》,《中华文化论坛》1996年第4期。

170. 《〈金刚经〉六种汉语译本之比较》,《纪念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,1996年6月。

171. 《观音信仰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》,《华夏文化》1996年第4期。

172. 《〈金刚经〉玄奘译本浅析》,《玄奘研究文集》(第一届国际玄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),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5年12月。

173. 《康寄遥居士在近代陕西佛教复兴中的作用》,《三秦文史》1994年第7期。

174. 《观音文化的宗教意义》,载《观音菩萨传》附录,三秦出版社1994年6月。

175. 《观音菩萨的身世、显化与灵感问题浅析》,载《观音菩萨传》,三秦出版社94年6月。

176. 《金刚经的传承与文本》,《宗教研究论集》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。

177. 《康寄遥居士与佛化社》,《法音》(中国佛教协会会刊)1993年第2期。

178. 《试论金刚经的地位、流传和影响》,《南亚研究》1989年第2期。


(二)著作:

《汉魏两晋佛教编年》,(125万字,第一作者),三秦出版社2024年12月。

《南北朝佛教编年》(80万字,第一作者),三秦出版社2018年3月。

《世界佛教通史》第三卷(60万字,第二作者)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。

《终南意趣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5年1月

《终南法脉》(第一作者),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5年1月

《四大菩萨与民间信仰》(第一作者)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1年12月。

《印度古代观音信仰研究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。

《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6月。

《观音菩萨传》,三秦出版社1994年6月。

《金刚经鉴赏辞典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。

《法华经鉴赏辞典》(第一作者),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。

《真谛大师传》,台湾佛光出版社1997年4月。

《世亲大师传》,佛光文教基金会出版社1998年5月。

《世界十大皇帝》(撰写其中的《阿育王》),三秦出版社1998年9月。

《白话法华经》,三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版。

《白话金刚经》,三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2版。

《十大高僧》(第一作者),三秦出版社1997年5月。

《金刚经般若思想初探》,台湾佛光文教基金会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。

《慈悲喜舍——佛教菩萨观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5月。

《陕西中国汉传佛教祖庭研究》(合著),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

《法门寺》(20万字),(第二作者),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。

副主编《陕西省志·宗教志》,负责大纲与凡例的制定,撰写概述、佛教、宗教事务、大事记部分,共38万字。陕西人民出版社,2012年5月第1版。

主编《终南山文化丛书》,已经出版6册:《终南守望》《终南隐士》《终南高僧》《终南法脉》《终南意趣》《终南古刹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-2015年。

主编《论藏名著选编》,已经出版《弥勒五论》、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、《指月录》(5卷本)、《瑜伽师地论》(4卷本)、《新华严经合论》(4卷本)、《宗镜录》(4卷本)、《天台八部》(4卷本)等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04年11月、2005年11月、2007年11月。

主编《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3年10月。

主编:《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丛书》(八册)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,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。

主编《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7年11月。


(三)书序与书评

《汉魏两晋佛教编年·前言》,三秦出版社2024年12月。

《普陀山佛教史·序》,中华书局2024年7月。

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英译本·序》,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。

《中西经典与散文名著选读·序》,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,2023年10月。

《古代域外普贤信仰研究·序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2月。

《迎城隍——户县北乡迎祭民俗活动·序三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21年7月。

《世界上最美丽的人》(《星云大师全集》第4卷有关观音信仰的作品读后感),《人间佛教艺文》总第32期,2021年3月。

《安倍德卡尔思想研究·序言》,刘海玲著《安倍德卡尔思想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。

《中土早期观音造像研究·序》,谢志斌著《中土早期观音造像研究》,中华书局2019年8月。

《南北朝佛教编年·前言》,李利安、崔峰著《南北朝佛教编年》,三秦出版社2018年5月。

《清代佛教史籍研究·序》,曹刚华著《清代佛教史籍研究》,人民出版社2018年2月。

《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·序》,李利安主编《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7年11月。

《丝路高僧传·序言》,景天星著《丝路高僧传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。

《走进普门·序》,湛空法师著《走进普门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年6月。

《浩浩宗风传法脉 魏巍祖庭蕴哲思》,李利安主编《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丛书·序言》,西安电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。

《圆仁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·序》,师敏著《圆仁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。

《铜川佛教文化·序》,仵录林、任筱虎著《铜川佛教文化》,三秦出版社2016年6月。

《文化的输入与演变:鸠摩罗什长安弘法研究·序》,崔峰著《文化的输入与演变:鸠摩罗什长安弘法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。

《西安佛教祖庭·序》,王宏涛著《西安佛教祖庭》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。

《简明佛教文化通览·序》,王宏涛著《简明佛教文化通览》,齐鲁书社2016年9月。

《弥勒信仰研究·序》,王雪梅著《弥勒信仰研究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0月。

《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·前言》,李利安主编《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3年。

《终南山文化丛书·总序》,李利安主编《终南山文化丛书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。

《〈释氏十三经注疏〉·序》,杨文会编订《释氏十三经注疏》,齐鲁书社2013年1月。

《鸠摩罗什评传·序》,王宝坤著《鸠摩罗什评传》,伟德国际官网出版社2012年10月。

《〈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〉序》,黄征主编《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》,凤凰出版社,2012年5月。

《观音探源——走进神秘的西部遂宁·序》,胥洪侠著《观音探源——走进神秘的西部遂宁》,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年4月。

《观音因缘启宏著 福地呈祥唱梵音》(代序),《观音道场 千年福地——中国遂宁观音文化研究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3月版。

《<观音信仰民俗探源>序》,刘辉著《观音信仰民俗探源——本土观音民俗文化及其传承开发研究》,巴蜀书社2008年10月。

《原典研究与现实观照——读程恭让教授新著<佛典汉译、理解与诠释研究>》,《宗教与历史》辑刊,2020-03-31。

《真,是人间最美的礼物——读<佛法真义>之感》,《人间佛教学报》第19期,2019年1月;又载《星云大师<佛法真义>论要》第82-89,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,2019年8月。

《再现西北道教的历史面貌——读〈西北道教史〉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3年12月6日。

《佛教死亡理论的建构——〈佛说死亡:死亡学视野中的中国佛教死亡观研究〉评介》(第二作者),《五台山研究》2009年第1期。

《当代亚太地区宗教的全面展示》,《中国禅学》第三卷,中华书局2004年11月。

《南亚研究领域的一部开拓创新之作》,《南亚研究季刊》2000年第1期。

《从华严经学到华严宗学》,《中国禅学》,中华书局2002年6月。


(四)发言与讲座等

1. 《开创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新天地——纪念著名佛教史专家崔正森先生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2023年第2期。

2. 《自觉行善,从心驱动——佛教道德的内在机制与基本特性》,《京师人文宗教讲堂》2014年卷,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7月。

3. 《生命的特性与生命的关怀》,《在少林寺听讲座》,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,2010年7月。

4. 《追求善美的生命境界》,《人间佛教艺文》总第23期,2019年9月。

5. 《历史视角认识宗派祖庭》,《人间佛教艺文》总第19期,2019年1月。

6. 《丝绸之路视野下的玄奘精神与长安气象》,《新西部》2018年12.

7. 《走近大师看到佛教未来的希望》,《人间佛教艺文》总第14期,2018年3月。

8. 《悲欣交集——怀念吴立民大居士》,《陕西宗教文化》2018年第1期。

9. 《净土信仰背后的几个哲学问题》,《陕西宗教文化》2018年第1期。

10. 《四人虽已去 风范在人间——怀念导师高杨先生》,《陕西宗教文化》2015年第1期。

11. 《大师的风采在于智慧的启迪》,《方立天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文集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7月。

12. 《关于精神性生命的禅悟》,《我思故我悟》(少林寺主刊《禅露》十五年精粹):释永信主编,光明日报出版社,2012年5月。

13. 《在21世纪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与议题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》,北京大学《人文宗教研究》第一集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9月。

14. 《深挖区域文化内涵,加快实际应用研究》,《五台山研究》2001年第4期。

15. 《〈金刚经〉与清净心的培养》,《禅露》1997年第2期。

16. 《应当重视对陕西佛教历史遗存的调查研究》,《三秦论坛》1998年第2期。

17. 《寻访敦煌寺》,台湾《南海杂志》总第182期(1998年7月)。

18. 《白话〈通微道诀碑〉》,《三秦道教》2005年第3期。

19. 《关于人文西安建设的几点建议》,《西安民讯》2007年第2期。

20. 《略谈佛教思想研究中被忽视的几个领域》,《人文学人——张岂之教授纪事》,西安出版社2008年1月。

21. 《将西部地区和谐宗教研究引向深入》(合著),《中国民族报·宗教周刊》2010年2月2日。

22. 《体验灵魂的清净 领略生命的超脱——洗涤心灵的〈金刚经〉》,《大学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,2011年4月。

23. 《观音文化研究回顾》,《中国佛学》第2卷第1期(1999年4月)。


六、科研项目

2020年12月-2025年12月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“汉传佛教阿育王文献整理与研究”,项目编号:20VJXG028,资助金额35万元。

2020年12月-2025年12月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中国佛教方志研究及数据库建设”的一级子项目“魏晋至宋元佛教方志研究”,项目编号20&AD260,总资助金额80万,本子项目金额20万元。

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,主持教育部特别委托项目《21世纪以来印度佛教文化发展走向与佛教学术最新动态研究》,[2019]3392号,资助金额8万元。

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:《汉魏两晋佛教编年》(协议号:20180015;项目号:2018B-012),资助金额15万元,时间:2018-2020年6月。

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:《南北朝佛教编年》,(项目协议号:20150023;项目号:2015B2-008)资助金额14万元。

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: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汉地的观音信仰研究(14AZJ002)资助金额35万元。

2007年7月至2013年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:宗教在促进西部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研究(07xzj001)资助金额9万元。

2008-2009年主持中央统战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重点课题“宗教在西部大开发中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研究”(STZ[2008]02)。

2007年-2009年主持陕西省宗教志编写项目,资助金额15万元。

2006年10-2007.12: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宗教在构建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”(06C008Z)。

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,主持陕西省政府专项科研项目“陕西省中国汉传佛教祖庭研究”。

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,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《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》(04JZD00030)中的子项目“观音信仰与中国社会”。

2005年2月至12月,主持陕西省统战理论研究会重点项目“当前世界宗教的最新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”(STZ[2005]27)。

2004年2月至12月,主持陕西省统战理论研究会重点项目“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”。

2003年1月2004年6月,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“中西方邪教比较研究”(02JK022)。


七、获奖情况:

《南北朝佛教编年》(第一作者)获陕西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
《世界佛教通史》(合著)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,同时获得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。

《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思考》获中央统战部2015年度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
《丝绸之路经济带宗教问题的最新发展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》,获得中央统战部2014年度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。

《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》,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12年,编号:09-10-10-3-2515)

《西部佛教热点问题对政策调整的启示》获得政协西安市委员会颁发的2010—2011年度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一等奖;

《西部地区宗教的结构及发挥积极作用的领域》获政协西安市委员会颁发的2010-2011年度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三等奖;

《印度古代观音信仰研究》,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(2009年,编号:06-08-09-3-B034)

《宗教在西部大开发中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研究》一文获得中央统战部颁发的2008年度全国统战理论研究成果“优秀奖”;

《西部宗教中国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》一文2016年获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一等奖。

.《从兴教寺事件看当代中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》,2013年获陕西省委统战部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
《丝绸之路经济带宗教问题的最新发展与对策研究》2014年获陕西省委统战部全省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

邮箱地址:lla@nwu.edu.cn

上一条:李 军 下一条:兰梁斌

相关阅读

Copyright 2006 - 2025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 Bevictor伟德官网 版权所有